Friday, 23 May 2025

 


泰南校園信使

校園信使」(Campus Messenger) 泰南素叻他尼(Surat Thani)的兩所大學及五間中學進行 “i-服事。中信宣教士李偉良訓練一班年輕門徒在校園裏事奉,目前有三位全職同工:Gain, Noy & Numva。澳洲中信於今年年初資助Numva前往台灣接受門徒訓練。Gain接待及帶領訪宣隊服事大學生。


「校園信使」的願景

  1. 信仰傳承-訓練及裝備基督徒學生領袖
  2. 開辦i-團契 & i-小組
  3. 帶領團契和小組成員 (100) 融入不同的教會,促進教會合一
  4. 舉辦i-營會,造就靈命和建立基督信仰文化

代禱事項:

  1. 讓初信主的學生能夠親身經歷神
  2. GainNoyNumva禱告,使他們有智慧去輔導並教導新信徒更多認識神
  3. Gain管理校園信使事工,以及接待短宣隊的時間安排禱告
  4. GainAlexis禱告,使他們學習如何在素叻他尼(Surat Thani)開展門徒訓練學校(DTS
  5. Numva感恩,在台灣順利參加DTS
  6. 求主供應每月9,000泰銖的車輛運行費用


支持「校園信使」事工,可奉獻給澳洲中信代轉 :

https://ccma.org.au/奉獻/

請註明: 031CM Thai Ministry


Tuesday, 1 April 2025

 



使命人生 3 - 陳供生 - 孜孜不息

訪問、原稿:嚴玉燕          整理:鄧劉雍

陳供生(人尊稱 陳公”),基督徒音樂家,一生懷抱著上帝所賜的使命。他於1934年出生於香港,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哥哥陳終道是牧師,也是神重用的僕人。陳先生曾在福州居住,多年前定居澳洲悉尼。

恩賜鍛鍊及領受使命

陳母是家中的第一位基督徒,陳先生十三歲信主,自幼喜歡學音樂,卻遭家中長輩反對。然而,他對音樂的熱愛不減,從福州來到香港後由學習樂器轉為鑽研聲樂,但進展緩慢。他曾三度從聲階重新學習,並依靠鏡子觀察發聲技巧透過禱告,他孜孜不倦地摸索。陳先生早期參加香港聖樂團,得到一位啟蒙老師提點,最終突破重重困難。起初他認為唱歌就是表演,只願獨唱得掌聲,後來神讓他改變這驕傲的態度,他知道音樂能帶給人說不出的安慰,明白到歌唱是上帝給他的使命。對於這個超級榮耀的事奉,他非常感恩,因這不是他配得,更不是他應得,相反地,他是恨不得!

於經濟上,陳先生得到上帝的恩待,順利開了一家汽車配件公司,不用擔憂生活所需,可以全心全意地發展音樂事奉。                                                                                 

音樂佈道成為一生使命

“浩聲讚祂詠團”(簡稱浩聲”)成立於1992年,陳先生最初是聲樂導師,其後承擔總監至今,招募有事奉心志的弟兄姐妹加入。因廣東話的聲韻與曲調不符,造成了字義上很大的差別,陳先生更開始編曲及作詞,務求將歌曲的內容表達無遺。


有一次,“浩聲”應邀到星、馬佈道。在星加坡的兩場佈道會中,牧師數度呼召而沒人回應,他被臨時要求唱一首詩歌,因毫無準備,便選了一首熟悉而較為簡單的歌《耶穌為我釘十字架》,他在歌唱的同時,聖靈作工,台下的會眾及台上的詩班員都受感流淚,會眾相繼信主,一切榮耀歸上帝。

中國剛開放時,生活困難,物資短缺,陳先生及“浩聲”希望能透過探訪去幫助中國同胞。有一次,被探訪的家庭給團員們奉上了兩根已熟透成焦黑的香蕉,這是他們捨不得吃而留下來款待團隊的,陳先生心中非常感動。此後,他刻意帶兒子回國去體驗這真實的窮困,探訪事工就從此開始。雖然政事變遷,團隊還是不斷地在中國有各樣的事工,好讓福音傳揚開去。

八十年代後期,陳先生帶領“浩聲”到江門教會探訪,把詩班和團契的活動形式帶進了教會,後來江門教會也成立了詩班,並且每週練習三次,可見他們的熾熱追求之心。政府會監察教會各項活動,其間也不乏有「隱藏書記」決志信主。還有一位姐妹堅守信仰,無懼暴戾的丈夫傷害自己;全教會起來為此事禱告。神聽禱告,不但丈夫態度改變,上帝所立婚姻之約亦得以持守。這個見證令陳先生感動流淚,也得著了鼓舞。

病痛中的信靠順服與堅守使命

陳先生在晚年經歷數度大病達十年之久,兩度癌病皆蒙醫治,其間接受了三十多次的放射治療。他在害怕及受盡後遺症的煎熬下,禱告阿爸天父免除再次動手術之苦。上帝憐憫,聽了他的呼求。他堅信上帝既將許多不如意的事情加在我們身上,是要使我們能學習順服的功課,這個課堂並沒有畢業班,直到見主面為止。上帝的旨意是人無法測度的,感恩之餘,倍感音樂事奉何等寶貴!

陳先生於90歲高齡仍堅守神交托的使命,每周繼續帶領“澳洲浩聲”練習,不時到各教會舉辦聖樂崇拜及音樂佈道等,“陳公”是每一個使命門徒的好榜樣。


浩聲讚祂詠團介紹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9t-FvYGr7g&t=4s


陳供生獨唱I’ll Walk with God  – 請點擊以下結連觀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GL8J539Kc


Tuesday, 20 August 2024

生命傳承 — “勇忠信王永信

鄧劉雍 (澳洲中信文宣主任)



王永信牧師是中國信徒佈道會 (簡稱中信) 的創辦人。許多屬靈前輩對王牧師有著很高的評價「先知領袖」、「神國偉人」、「宣教名牧」等。我相信王牧師最喜愛的稱謂應該是「神的忠僕」。他一生竭盡所能, 實踐大使命,2018年完成神所交付的任務返回天家,享年93歲。他的勞苦及工作並不徒然。他仍舊說話! 他是生命的傳承者!



一.  (智握先機,建立交捧)

耶和華賜人智慧。 (箴言2:6) 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 (哥林多前書 2:15)

王永信牧師是一位洞悉先機的智者。神是造浪者,但滑浪者要看準時機,才能趕在浪頭,滑得更遠。要看準機會就要具備先知的眼光王牧師除了堅守聖經的真理還非常留意時事世局看出其中的關聯,得著神的啟示。

 

善用媒體,廣傳福音

王牧師一向都善用媒體作為傳福音工具。他的第一個事工,就是看準文字的傳播和感染力。自六十年代初,開始文字宣教,印刷《中信》月刊,六十四年來如雲彩般的見證,走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甚至監獄裡面) 觸動無數人的心靈,信主的人不計其數。

後來更用福音電影、影碟等媒體作為有效的福音工具。王牧師晚年時深深感受到互聯網及新媒體的巨大影響,惋惜教會在新科技使用上一直都很落後不好好使用神賜的恩物覺得這是我們的「罪」。早於2009年, 他就開始推動網絡宣教,召開第一届網絡宣教論壇,倡導網絡宣教課程。

 

胸懷國度,普及萬邦

中信創辦的宗旨是「福音傳華民,恩澤遍萬邦」,這充分反映王牧師實踐大使命的策略自近及遠、由同到異。他的事工幾乎每十年就有一個轉折 (參《生平事工掠影》表)1957,王牧師領受「 你要為本國之民大發熱心」的異象懷抱著廣大的國度觀1961 年成立中信,一個超越宗派,先以「華民」(同文化) 開始的事工。跟著他多次在美國巡迴佈道,不單止向「本國」人, 亦向美國人宣教。至70年代基督教的重心有自北向南,從西轉東之勢,王牧師就抓緊先機組織世界華人福音運動。他擔任華福聯絡中心總幹事十年,跨地域促進普世華人教會,廣傳福音 (參與教會由1976年的一百多間到目前超過九千七百間)。他曾笑言:「主耶穌要我們傳福音給萬民聽,不是華人聽」。80年代他參與洛桑運動任洛桑普世福音事工執行委員會國際主任。1989年創立主後二千普世福音遍傳運動,擔任國際主席。乘蘇聯解體、東歐巨變之際前往佈道,留下的宣教足跡遍及亞洲、中東、非洲、南美、澳洲、南太平洋島國等地。當他年邁體弱之時,仍心繫未得之民未得之地遠赴東歐探訪一群被遺忘的族群吉普賽人。


重視交棒,適切選才

王牧師非常重視傳承,認為如果沒有培養好接班人,就只是成功了一半。對於用心血創辦及建立的事工,他有一個「能拿得起來也要能放得下並且放的適宜」的心態。他有長遠的交棒計劃,訓練合乎主用的人才有屬靈的深度,有豐富的學識,有事奉的技巧,有火熱的心,願意為主擺上的人。因此,他所「傳承」的第二代接班人,總能把事工更加發揚光大 (中信的鄭果、游宏湘牧師; 華福聯絡中心的陳喜謙牧師; 大使命中心的陳惠文博士等)

二.    (拓荒事工,勇者無懼)

我豈沒有吩咐你嗎?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約書亞記1:9)

王牧師一生的事奉都如他所說:「要有先跳後看的信心和膽量,住機會侍奉主」。於四十五年間,他開拓一個又一個舉足輕重的事工。只要清晰知道是神的旨意,王牧師便勇往直前,不怕艱難障礙。他在底特律的一個車庫創辦中信時,手裡拿著$100美元,光是租金每月就要花$25 ,縱使困難,靠著主在沙漠中開江河事工就這樣一步一步發展, 現時全球有十一個中信機構。

王牧師具備舊約先知的風骨,神要他講的、做的,都誓死遵從。1980 (中國開放後2) 他無畏地到上海訪問剛被釋放的王明道先生,真不怕下一個被關在牢獄的就是自己。2004年組織於洛杉磯和華盛頓的「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維護家庭行動,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拖延了同性婚姻合法達十年之久。及至2006年「美國回歸真神」運動,他以愛心呼喚美國悔改,恢復對耶穌基督的信仰。他冒著很多人的反對和漫罵,還是心平氣和地,邊做邊籌款,印刷了40萬本America Return to God ,免費派發給各階層人士。2013, 王牧師發出公開信 《美國之死》,毫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和態度。

王永信牧師訪問王明道先生夫婦

三. (忠於召命,遵主所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 (馬太福音24:14)

王牧師一生忠於召命。11歲信主,15歲蒙召,28歲當全職傳道人至80歲退休期間創辦了兩個國際性機構,發起兩個全球運動,兩個全美國運動,發行三份全球月刊又著書寫作講道。另外在美國創辦神學院和成立宣教中心,身體力行走遍各國開荒宣教,建立伙伴教會。至201793高齡,在嚴重腎衰竭情況下仍不言休,在所住的小區內用英語舉辦聖誕佈道會,一生為主燃燒。

王牧師配受「神的忠僕」的稱號他一生的軌跡就好像一列火車對準主耶穌所訂的座標勇往直前。他無負從主領受的異象「為本國之民大發熱心」,更不忘主吩咐所有門徒的大使命,把天國的福音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他傳福音總是以雙軌式進行:一方面傳給華人;另一方面傳給他族。

王牧師雖然胸懷普世,但心繫本國。不可不提的是他在1996年趁中國學者留美之際開展中國學人培訓事工。最近讀《從未名湖到生命泉》(普世佳音,2022)中許多北大學子的見證,其中張伯笠牧師就是培訓第一批獻身的:「我聽到神透過祂僕人王永信牧師的呼召,我頓時淚流滿面,哽咽著說『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另一個見證,何德澤(1997)那次會議王永信老牧師用短短30來分鐘的信息,呼召了我走上全時間服事神的道路我當場被深深地感動。結果是,整個會場500人當中的50來人就毅然決然地奉獻自己成為全時間神的僕人。」,是什麼信息能如此震撼人心? 又是什麼樣的講員能影響會場十分之一人的一生?—是神的僕人傳達神的信息。在驟變的世代,王牧師持守聖經為永恆不變的真理,是神的話語,是最高的權威。我看過王牧師一些講道錄影,都是很精簡,當中有一個特色讀很多聖經。因為,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加福音1:37)

中國學人培訓營

四.    (信靠盼望,堅忍到底)

鼎為煉銀,爐為煉金,惟有耶和華熬煉人心。 (箴言17:3)

王牧師原名天惠,小時候老師幫他起了Thomas (多馬) 的名字,長大後明白到「多馬的疑惑」(Doubting Thomas),就很後悔,但証件都用了這個名字改不了,就把心一橫改掉中文名字,此後就叫做「永信」要做一個永遠相信主的人。王牧師的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產生的,他認為神透過人生命中的歷去塑造我們,鍛鍊出無比的信心和毅力。他是家中第三代基督徒幼承庭訓,對神從不懷疑。堅忍的個性因年少時經歷二次世界大戰從中國到香港轉台灣,面對環境的變遷和困難毫不畏縮

王牧師與父母及妹妹

王牧師一生不乏信心的故事,其中一則於六十年代初,一次印好了幾千份《中信》月刊,因沒有郵費,等了四、五天都不能寄出。翌日王牧師帶領同工往郵局去,大家心中納悶:「郵費何在? 」。 到了郵局,王牧師先往郵箱取信,一封郵件中竟有現金奉獻,不多不少,剛足夠付當天的郵費。神是何等奇妙!祂僕人堅定的腳步,信心的全然擺上見證了行奇事的神。王牧師承擔華福、洛桑、主後二千福音遍傳、美國回歸真神運動等重任,皆能人所不能!除了智勇兼備、忠於召命,策略性地按部就班實踐大使命,其中的根基和支柱就是信心和盼望,衍生出愛心和為主受苦的心志,徹底完成主的付。

王永信牧師於2016年用3V勉勵中信同工: 1. Vision – 持守國度異象; 2. Vanguard – 作先鋒; 3. Victory – 在彎曲悖謬的世代為主打美好勝仗。這3V正正是他自己一生的寫照,也是我們要承接的。願我們承傳王牧師以耶穌為主的榜樣,愛主獻身存國度和普世觀,竭力在每天生活中見證傳揚

王永信牧師、王張茀迪師母